Friday, May 1, 2009

New contributor to iSteward

很高兴加入iSteward博客来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话题。我关注这个博客很长时间,对于管理咨询的话题非常感兴趣。Steward对于管理咨询研究得非常深入,他的分享也让我对于管理咨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我想基于我本身的经验,我愿意将自己在金融行业某一小块领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算作对于本博客内容的一个补充。当然也欢迎和大家共同学习,以为勉励。对于文中有任何问题,均欢迎大家来信探讨。我的联系方式是: phisong#gmail.com.

惨淡的就业市场?

前日因为有事,回到母校-上海某大学的商学院-去转了一圈,和师妹聊了聊现在他们找暑期实习(summer internship)的事情。据说,今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暑期实习市场非常惨淡,全班能够找到大行实习的恐怕只有两三个。所谓大行,我们一般指在中国大学中进行招聘的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瑞银(UBS AG)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学院演讲厅听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国区总裁李小加先生做演讲的时刻,那时候摩根大通还宣称要在中国市场大量招聘,如今金融危机袭来,国际投行纷纷裁员,自然对于招募新员工不甚积极了。


我总结了一下2009届毕业生的数据,该专业全班去摩根大通、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的人都有,但是个位数;去国内券商,例如东方证券(Orient Securities)、申银万国证券(SYWG Securities)、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的也有,还算不少。算上其余去各种基金公司(mutual funds)、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以及商业银行的,进入金融行业的人数大概接近2/3。当然这种数据和往年相比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可以说也算是一点亮色了。就我所知,目前许多美国商学院或者上海中欧商学院(Ceibs)的就业数据,恐怕都没有办法达到如此多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一些金融机构,更加偏好去招一些复合背景的应届硕士生。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研究部门一直以来,对于具有化学化工、生物医学、机械电子等等本科背景然后拥有商学院经济或者金融学硕士的学生都十分青睐。正是得益于中国本土证券行业的校园招聘策略,北京和上海几所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应该来说还是有不少机会进入金融业,当然这里不包括高盛高华证券(Goldman Sachs Gao Hua Securities)和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

我们的讨论领域

刚进入商学院的时候,职业发展中心就会组织许多的论坛和职业开放日活动,帮助新同学了解各个行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一般而言是商学院毕业生去向最多的两个部门。许多同学一开始并不了解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区别。其实,证券公司是中国人按照日文翻译的投资银行公司。例如,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 K.K.)就是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注:因该公司去年收购了雷曼兄弟控股(Lehman Brothers)的亚洲业务,在中国并购市场也占据领先位置]金融业分类十分繁杂,在中国,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和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ies)占据金融行业很大的比重。受经验所限,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的是金融业的一个分支:资产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许多同学对于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业务非常感兴趣,如果有想法,我们也可以私下讨论,我想Steward也能找到对于投行业务非常熟悉的人来向大家介绍。
国内投资管理行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可以分几种: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asset management division)和自营部门(principal investment division),共同基金(mutual funds),私募证券投资信托(hedge funds),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VC/PE)等等。前面三种投资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后面一个则是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资本市场上,投资管理行业通常被称为买方(buy side)。如果你去Bloomberg在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的办公室培训,他们按照卖方(sell side)和买方的不同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项目。
按照投资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资产管理公司分为传统的(traditional)和另类的(alternative)两种。另类投资公司就包括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and hedge funds)。每年路透(Reuters)都会举行全球的另类投资峰会,在亚洲,新加坡和香港基本上每年也会办对冲基金大会。为什么将投资公司进行如此分类呢?这主要是按照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投资范围来划分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机构投资者的概念。
所谓机构投资者,是和个人投资者(individual investors)对应的一个概念。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主要都是散户进行投资。后来,出现和大型的机构,他们手中握有许多资金,需要自行管理或者委托代理(mandate)投资。这些机构就包括养老基金(pension funds),大学基金(university endowments),慈善基金会(charity foundations),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ies)等等。在中国,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就是全国社保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和中国投资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他们一般进行股票(equity)和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品种的投资,或者委托共同基金帮助其管理帐户。这种较为普遍的投资形式就成为传统投资。随着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机构投资者开始向上述两个领域配置资产,这种投资就被称为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s)。例如,全国社保基金就投资了弘毅投资(Hony Capital)和鼎辉投资(CDH Investments)这两家PE。因为有些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对冲基金方面没有经验,他们还需要专家来帮助他们选择对冲基金。这样就出现了组合对冲基金公司(fund of hedge funds, FOHF)和投资咨询公司(investment advisors)。例如,中投就聘请了位于香港的Persistent Edge为其配置对冲基金资产。
共同基金占据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很大比重,一般而言,他们也是毕业生进入投资管理行业的主要渠道。共同基金也称为互惠基金,早期就是为了帮助不进行自己选股的散户进行投资的专家。和对冲基金不同的是,这种基金从资金募集到进行交易,都受到证监会的监管。最近几年,在中国校园中招聘的共同基金越来越多,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例如华夏基金(China Asset Management)、南方基金(Southern Fund Management)、嘉实基金(Harvest)、博时基金(Bosera)以及易方达基金(E Fund Management)等等。这些基金进行招聘的部门一般涉及研究部(investment research)、市场部(marketing and sales)以及后台业务(back office)等。最近上述几家基金都计划在港成立子公司,也为在港毕业的大陆学生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
最近几年,许多共同基金的高级管理人员纷纷离职,创办属于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例如,前工银瑞信基金公司(ICBC Credit Suisse)的投资总监江晖就创办了深圳市星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StarRock Investment)。因为旗下管理的基金表现优异,还入选了摩根士丹利对冲基金指数(MSCI Hedge Fund Index)。中国私募证券投资信托本质上就是对冲基金发展的初级阶段。只不过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非常少,更不能卖空(shorting)/裸卖空(naked shorting),所有中国的对冲基金都成了看多型基金(equity long fund)。但是,据笔者了解,部分国内私募基金依然有手段进行对冲操作,这和其管理的类型和资金募集来源有关,我们会在以后进行介绍。这一部分私募基金经常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或者全职工作的机会,不少同学对于这一点并没有注意,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进入资产管理行业的去向,也是笔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未完待续

Widget By Devils Workshop

  ©i Steward | Notes from a native Chinese student. Template by Dicas Blogger.

TOPO